一、學校概況
上海市楊浦區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簡稱“齊一小學”)創建于1947年,創辦時校名為“私立江淮第三小學”,1950年更名為“市立工本國民學?!?,1952年更名為“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在七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先后并入了惠民路第三小學、齊齊哈爾路第三小學等多所學校。2017年,以學校為核心成立“齊一小學教育集團”。
學校位于楊浦區齊齊哈爾路669號,學校占地面積7900.5㎡,建筑總面積10389.89㎡。學?,F有32個教學班,學生1278名。學校有教職工96名,其中高級教師10名,區學科帶頭人4名,區級骨干教師10名,區級學科中心組成員12名。
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上海市學生行為規范示范學校、上海市示范性學校城市少年宮、上海市紅旗大隊、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辦學基礎
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學校在奮進中不斷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開展多彩活動,增添孩子幸福瞬間的記憶;設置七彩課程,提供孩子個性需求的選擇;培養多彩教師,呵護孩子童年夢想的放飛;創建七彩校園,豐富孩子和諧成長的經歷。
1.辦學定位鮮明
學校辦學理念為:自主選擇,創智發展。
辦學目標是:讓學生在七彩校園中擁抱幸福童年。
學生發展目標是:有愛心、負責任、知感恩、樂求知、會選擇、能創新。
教師發展目標是:智慧、合作、反思、親和。
2.學校管理日趨完善
學校已形成明晰的三級管理網絡,各級管理部門職責清晰,職能明確。在《齊一小學章程》的引領下,出臺相應的配套制度與細則,如《齊一小學教育教學流程管理制度》、《齊一小學師資發展三年規劃》等,切實保障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學校各部門均有較強的宏觀視野和統籌意識,能圍繞學校整體工作目標,各司其職,推進部門工作。學校管理形成了上下統一,齊心協力的管理格局。
3.學校課程特色顯著
學校每學年都認真編制課程計劃,合理規劃且扎實落實基礎型、探究型、拓展型三類課程,以七種不同內涵的顏色標注,讓學生在“七彩課程”中自由徜徉。多年來,學校自主研發的課程包括《好習慣伴我行》、《悠悠中華情》、《生活中的數學》、《快樂羽球》等。其中,《快樂羽球》在區域推廣。
三、發展目標
經過三年努力,在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明晰齊一文化的內涵,將文化設計和發展融入于學校管理、課程建設、學生德育、教師發展之中,以文化提升辦學品位、打造學校文化品牌。
圍繞學生發展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依托學校課程領導力提升項目,提煉學校特有的課程目標與課堂文化,探索基礎型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與特色課程的建設,進一步提升課程品質;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愿望,設計有利于教師發展的制度環境,為不同特色、不同層面教師搭設發展平臺。把學校打造成“有學校文化、有辦學品味”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四、重點工作
(一)學校管理
1.目標
以《齊一小學章程》為依據,完善學校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精細管理,形成“依法治校、以德立校、高效民主、自主發展”的內部管理體制。
2.措施
(1)人文管理,形成激勵機制
文化建設。明晰學校文化的內涵,組織討論活動,逐步產生文化認同。以《學校章程》為依據,充分審視、完善制度,賦予制度以學校文化的色彩,梳理、形成比較穩定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注重在條文中突出齊一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價值追求等精神文化條款,賦予制度以靈魂。
民主管理。推行校務公開,重視教代會參與學校管理,保障教職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暢通并拓展對話渠道,創設尊重、民主、信任、關懷的人文環境。
注重激勵。將教師自主發展的需求和學校整體發展的要求有機結合,通過完善考核評價、項目成果獎勵、收入分配等方案,實施聘任上崗,開展課堂教學評優、論文評審活動,評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能手、微光教師以及學習型教研組、文明組室等,以此激勵教師。
(2)科學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建立完整的目標體系。制定三年規劃,提高規劃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分解目標,逐步達成。
調整組織結構設置。制定組織結構調整方案,形成適應發展的管理網絡,清晰各個部門與層級的職責權限,使科層化管理與扁平化管理互補。管理重心下移,加強上一級對下一級的服務與指導,強化各個管理層面的自主運行和自主發展。
建立高效運行機制。實行校長負責制,形成“法人治理、職權清晰、相互制衡”的領導體制。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標準,層層圍繞目標,展開工作。加強質量過程管理,實行全員崗位責任制,提高各個層面的運行效能。
建立科學評價機制。每年多渠道地進行目標達成評價,各類滿意度測評。將績效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發揮評價的反思與激勵功能。
3.達成標志
(1)形成圍繞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的目標體系。
(2)學校文化內涵的知曉度與認同度達90%。
(3)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與水平滿意度達95%。
(4)調整、形成適應發展的管理組織結構。
(5)梳理并形成一套體現學校文化內涵的管理制度。
(二)課程建設
1.目標
學校課程以選擇教育理念為根,以打造“創智課堂”為魂,以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為目標,通過科研的途徑與方式,凝練學校課程目標與課堂文化,使學校課程發展的思想力和領導力、教師課程實施的執行力和創造力、家長和社區課程建設的參與力得以不斷生長。
2.措施
(1)基礎型課程校本化實施
在國家規定的基礎型課程實施中,以“綠色指標”為指導思想,以“基于課程標準”和“學生發展需求”為切入口,以校本化實施為途徑,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升課程實施品質。
在綜合學科課程實施中,以滿足學生發展為宗旨,在完成既定學科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探索“嵌入式”技能培養為校本化實施途徑。將各個技能的學習與鞏固分散、嵌入于基礎性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并在實施中逐步探索集中嵌入和分散嵌入的不同途徑。
(2)拓展型課程多樣化實施
拓展型課程是彰顯學校辦學理念、課程特色的關鍵部分,充分展現了課程的豐富性與多元性。根據限定拓展和自主拓展的課程要求,課程實施通過限定拓展教師走班、自主拓展學生選擇等多樣化方式推進。
(3)探究型課程整合化實施
依托“上海市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結合探究學習包,規范、落實探究型課程,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
3.達成標志
(1)基本具有課程建設管理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架構。
(2)將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有機整合,具有幾個較為成熟的校本課程。
(3)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檢測,有層次、有專題地探索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學科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4)基本完成課程評價體系,并在課程實施中不斷調整修繕。
(三)德育建設
1.目標
圍繞“自主選擇,創智發展”的辦學理念,進一步在日常教學及特色少先隊活動中落實“有愛心、樂求知、會選擇、知感恩、負責任、能創新”的育人目標;探索具有齊一文化特色的日常行規評價模式;厚實各類校本德育課程;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與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進一步探索家校溝通、社區聯動的途徑與內涵,推進家校溝通各項工作長效機制的建設。
2.措施
(1)結合育人目標細化和完善年段目標,將其融入日常行規教育,以更豐富的行規教育內容和更規范有序的教育形式保障日常德育的落實,并逐步與學校特色六大成長主題儀式相結合,用日常點滴進步積累階段成長。鼓勵各中隊結合自身特色與實際情況開展更生動、更實效的行規課程。
(2)結合少先隊標志“齊橙”以及其他帶有齊一文化和特色的元素,探索日常行規評比新模式,并結合《好習慣伴我行》校本德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制定和落實,促進德育方法調整、激勵學生自我教育與提升。
(3)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扎實推進陽光體育工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品質,關注特殊學生的個性成長,營造健康、陽光、快樂的校園氛圍。
(4)積極結合家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充實家校溝通的各項內涵,結合區域發展、學校工作、學生學情等內容,定期編制溫馨mail,借助家理會微信群、公眾號等傳播學校育人理念及途徑,嘗試拓展家?;拥男峦緩?。
3達成標志
(1)制定并細化日常行規教育內容,初步構劃與成長儀式活動相結合的日程行規教育模式和課程架構。
(2)設計、運行并積累帶有齊一特色的日常行規評比模式。
(3)深入各年級、班級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會、小隊活動、紅領巾廣播等活動,通過蹲點或跟蹤指導的方法探索積累學生自主發展機制的建設,通過豐富厚實大小活動的質量與形式,歷練各個層面的學生素養,從而打造具備自主發展特性的學生隊伍。
(四)教師發展
1.目標
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智慧、反思、親和、合作”的專業教師隊伍,打造梯隊、結構均衡、業務精湛、勇于創新的教師發展團隊,進一步發揮教育先進人物、優秀教師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
2.措施
(1)制訂教師個人發展規劃,不斷促進教師自主發展意識,建立起激發教師個性化發展的評價激勵機制。
(2)充分發揮教師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強化教師的師德行為。以“師德論壇”“青年講壇”“微光人物”等形式開展師德教育活動。
(3)以教師發展為本,進一步加強校本研修,努力做到校本研修制度化。通過基本功練兵、教學反思、課程開發、課題研究、學習型教研組的創建等途徑,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
(4)加大骨干教師培養力度,形成骨干教師申報認定的程序,發揮骨干教師在校本培訓中的作用,力促骨干教師從富有經驗向富有風格與特色的進化,形成學校乃至區級的品牌教師。
(4)鼓勵教研團隊立足已有的專業基礎與優勢,努力研發具有品質和影響力的特色課程。
3.達成標志
(1)初步形成齊一“求實、和諧、奮進”的團隊氛圍。教師對“智慧、反思、合作、親和”的教師形象有廣泛的認同。學生家長對教師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
(2)教師制定個人的發展規劃,自主發展的意識加強。學校建立教師個人發展檔案,形成教師發展性評價。
(3)教師的學歷水平、專業知識技能、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完成本科學歷達100%,高級教師職稱比例達15%,區學科名師2位,區學科帶頭人5位左右,區級骨干教師15位左右。
(4)鼓勵教研團隊立足已有的專業基礎與優勢,努力研發學校的特色課程,使學校有1至2門課程成為區級共享課程。
五、重點項目
1.深化集團化辦學
作為齊一小學教育集團核心校,積極引領集團各成員在原有辦學水平不斷取得進步,實現共同發展與提高,尤其是通過集團學科帶頭人工作室和學科研究共同體帶動集團成員校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
2.提升學校課程領導力
以提升學校課程領導力區域試點校為契機,全面思考、規劃、推進學校課程領導力提升項目的有效途徑,從思想力、設計力、執行力、評價力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從課程架構到課堂教學,努力體現整合、選擇、多元與創智。
各個學科制定三個層級的課程文本,同時通過系列課例研究形成具有學科特點和趣動課堂文化特色的課堂教學范式。
3.重點打造上海市創新實驗室系列課程
完成創新實驗室的硬件建設,重點開發、設計軟件內涵。結合移動課程理念,完成創新素養培訓課程群——《硅谷小學院》。課程通過整合學科、整合資源、整合學習環境、整合學習方式等,設計課程內容,探索課程實施途徑,確立課程評價機制等,使該課程成為學校提升課程領導力的品牌項目。
4.提升上海市城市學校少年宮品質
立足已有基礎,以課程建設的理念開展城市學校少年宮工作。結合拓展型課程的需求,進一步充實、豐富學校少年宮的活動內容,引進優質資源,開發特色課程,凸顯特色品牌,重點打造評彈、合唱、樂器、足球、科創等項目。
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