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攜一縷淺夏的芬芳,送滿眼百花的盛宴。不知不覺,線上教學已接近2個月,齊一小學全體語文教師以“互動”為突破口,開展了“有效互動,助力教學”的專題研討。研討活動于5月12日上午采用線上交流的形式開展,各備課組長分享了組內老師在線教學的互動方式,在交流中,大家主要談到了以下幾點:
一、巧用平臺功能,營造互動氛圍。
改變原先一師一問的線上教學形式,探索多樣化的互動方式。答題卡,聊天區,分組討論功能慢慢進入課堂。開麥的形式從師生互動到生生互動,從一人開麥到多人開麥,形式上的多變提升了學生學習上的興趣。

二、還原線下上課,調動互動興趣
低年級課堂中,老師會請學生打開攝像頭做“送小花、鼓掌、點贊”等動作及在“聊天區”打出相應圖片的方式來開展互動,當滿屏的小花和笑臉不斷浮現,孩子們的投入感、存在感就變強了。中高年級課堂中,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快樂讀書吧”“綜合性學習”與習作課上,讓學生利用屏幕共享自己的作品,成為主講人。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鍛煉了自己的表達。

三、優化教學環節,實現互動有效
課前,快樂時光兩分鐘,安排古詩詞飛花令、成語接龍、猜謎、看詞語做表情進行課前熱身;課中,環節優化分分鐘,結合單元要素,把互動落實在教學重難點上的達成上;課后,依依不舍五分鐘,進行答疑解惑,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四、延伸課堂模式,擴大互動范圍
在線課堂結束了,互動教學也不停止,在作業反饋中融入“評價量表”,讓師生一起參與曉黑板討論區進行互動。在個別學生的輔導中,采取固定時間進行互動,兼顧學生的差異性。

本次教研活動是一次經驗的分享,也是學習的平臺。通過聚焦“有效互動”的探索和實踐,大家認為互動的形式不斷豐富,對“互動”的內涵認識不斷深入。
線上教學還在持續,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將繼續努力,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與教學相融合。
撰稿人:王瑩